善良的摆渡人:黄河岸边三代人的百年承诺

admin1周前未分类35

在甘肃兰州黄河边的古镇上,流传着一个关于摆渡人的真实故事。76岁的李大爷坐在自家小院里,摩挲着那把磨得发亮的铜哨子,哨子背面刻着『民国九年』的字样。

『那时候我爷爷撑着羊皮筏子,在漩涡滩救起了七个学生娃。』李大爷指着院墙上的老照片,照片里穿对襟褂子的老人站在筏子上,腰间别着同样的铜哨子。

1920年深秋,兰州中学的学生乘船秋游时遭遇激流。当时在岸边放羊的李家爷爷听见呼救,立刻解开三只备用的羊皮筏子。『爷爷说那天河水像煮开的油锅,筏子撞在礁石上,羊皮气囊破了两个。』最后那个拴着红绸子的筏子带回了所有孩子。

受伤最重的孩子家长送来哨子当谢礼,没想到这成了李家的传家宝。新中国成立后,李大爷的父亲用这哨子指挥生产队的渡船,在1958年黄河大水时,带着民兵连夜转移了三百多人。

『1982年我接班那天,爹把哨绳在我手腕上缠了三圈。』李大爷从抽屉里取出当年的值班日志,泛黄的纸页记录着1997年救起落水游客、2005年护送高考生渡河等事迹。最惊险的是2012年泥石流冲断公路,他带着三个儿子用筏子运了十七趟医疗物资。

如今古镇通了大桥,但李家依然保留着修缮完好的羊皮筏子。去年洪水季,李大爷的孙子用无人机配合老哨声,成功引导两艘失控的游船避险。镇上新立的『黄河守护站』铜牌旁,三代摆渡人的照片像跨越时空的对话。

『哨声能传三里远,良心要看得更远。』这是刻在哨子内侧的家训。今年清明节,当年被救学生的后代专程送来七盏河灯,灯影摇曳中,新的故事正在黄河浪花里酝酿。

这个真实故事改编自兰州地方志记载,现今李家后人仍在当地海事部门服务。羊皮筏子制作技艺已列入非遗,而那支铜哨子作为『兰州好人馆』的镇馆之宝,每天都在向游客讲述着关于承诺的永恒话题。

相关文章

善良的守林人与白鹿的报恩

在云南的深山里,有个叫老李的守林人。他六十多岁,头发花白,脸上的皱纹像树皮一样深刻。老李独自住在山腰的小木屋里,守着这片祖辈传下来的林子,一守就是四十年。那年冬天特别冷,连山泉都冻成了冰柱子。老李巡山...

善良的樵夫与山中老狐:三十年恩情终得报

在皖南群山中,有个叫青岩村的小村落,村口住着个姓赵的樵夫。1987年那个暴雨倾盆的夏夜,改变了这个憨厚汉子的一生。那晚赵樵夫收工下山时,听见断崖下有微弱的呜咽声。他冒雨扒开灌木丛,发现是只被兽夹困住的...

善良的补鞋匠与神秘乞丐:一碗粥改变命运的奇遇

在江南水乡的青石板小巷深处,有位年过半百的补鞋匠张老汉。他的修鞋摊子支在百年老槐树下,三块木板搭成的工具箱里,锥子、蜡线、铁榔头磨得发亮。镇上人都知道,张师傅补的鞋比新买的还耐穿,更难得的是他对穷苦人...

善良的卖茶老翁:一碗热茶温暖三代人的心

在江南水乡的古镇上,有一条青石板铺就的老街,街角有间不起眼的茶棚。茶棚的主人是个白发苍苍的老翁,大家都叫他陈爷爷。这间茶棚开了整整六十年,陈爷爷的茶只要三文钱一碗,几十年从未涨价。每天清晨四点,陈爷爷...

善良的守村人与百年银杏树的秘密

在皖南山区的一个古老村落里,流传着一个关于守村人老周和村口银杏树的温暖故事。这个叫云雾村的地方,有棵三人合抱的百年银杏。每到深秋,金黄的叶子就像给村子铺了层毯子。村里70岁的周老汉,是第三代守村人,每...

善良的木匠与报恩的白蛇:一个关于善有善报的古老传说

在江南的一个小村庄里,住着一位名叫李老实的木匠。他手艺精湛,为人善良,虽然家境贫寒,却总是热心帮助邻里。村里人都说,李木匠做的桌椅板凳,用上十年都不会坏,但他从不漫天要价,遇到穷苦人家,还常常分文不取...

发表评论    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