善良的守村人与百年银杏树的秘密
在皖南山区的一个古老村落里,流传着一个关于守村人老周和村口银杏树的温暖故事。
这个叫云雾村的地方,有棵三人合抱的百年银杏。每到深秋,金黄的叶子就像给村子铺了层毯子。村里70岁的周老汉,是第三代守村人,每天清晨总能看到他佝偻着腰清扫落叶的身影。
2018年夏天,暴雨冲垮了进村的唯一道路。老周发现银杏树根部的泥土被冲开,露出个锈迹斑斑的铁匣子。匣子里装着发黄的账本,记录着1942年村民们自发捐粮抗日的事迹,末尾写着:'树洞里存着乡亲们的口粮,待太平年月归还'。
老周连夜召集村民开会。92岁的李阿婆颤巍巍地说:'我爹当年是村长,饿着肚子把家里的红薯都塞进树洞了。'人们撬开早已长实的树洞,竟发现十几个完好无损的陶罐,里面装着早已炭化的粮食。
村委会决定把这些遗物放进村史馆。就在搬运时,老周在最大陶罐底部摸到块硬物——用油纸包着的七块银元,纸上写着'还给程木匠家,1942年借的买棺钱'。
这个故事经媒体报道后,当年程木匠的孙子专程从台湾回来。他看着祖父照片老泪纵横:'祖父临终前还说欠着乡亲的情啊...'如今银杏树旁立起了抗日捐粮纪念碑,老周依然每天打扫落叶,只是身后多了群听故事的孩子。
去年深秋,银杏树罕见地结出白果。村里的孩子们挨家挨户送果实,就像78年前他们的曾祖送粮那样。县林业局的专家来看过后说:'古树焕发新生,是得了人心滋养的缘故。'
现在的云雾村,游客们总爱摸摸银杏树上的铭牌。那上面刻着老周写的话:'善良像树根,藏得再深,终会发芽。'
(故事取材于安徽歙县真实事件,村民姓名及细节已做文学化处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