善良的卖油翁与贪心的财主——一个关于诚信的民间故事
在很久很久以前,江南的一个小镇上,住着一位姓张的老汉。人们都叫他张油翁,因为他靠卖油为生。张油翁为人忠厚老实,虽然日子过得清贫,但从不缺斤短两,卖的都是纯正的好油。
张油翁每天挑着油担子走街串巷,风雨无阻。他的油特别香,价钱又公道,街坊邻居都爱买他的油。有些穷人家一时拿不出钱来,张油翁总是笑着说:'先拿去用吧,等有了再给。'久而久之,张油翁在镇上赢得了好名声。
镇上有个姓李的财主,家里良田千亩,金银满仓。这李财主为人吝啬刻薄,最喜欢占人便宜。听说张油翁的油好,他就想出一个坏主意。
这天,李财主把张油翁叫到家里,假惺惺地说:'老张啊,听说你的油特别好,以后我家每个月都从你这买十斤油。不过有个条件——你得给我便宜三成的价钱。'
张油翁一听就明白了,这是要压价啊。但想到能有个固定主顾,还是答应了。他郑重地说:'李老爷,价钱可以便宜,但我张油翁卖油从不掺假,这您放心。'
第一个月,李财主按约定买了十斤油。第二个月,他让家丁拿着一个特制的油壶来买油。这油壶看着普通,其实底部有个夹层。家丁当着张油翁的面把油倒进壶里,看着是十斤,实际上只装了七斤。
张油翁发现油卖得特别快,心里纳闷,但也没多想。直到有一天,他在茶楼歇脚,无意间听见李财主的家丁在吹嘘:'我家老爷可真有办法,那个傻老头到现在都不知道被骗了呢!'
张油翁这才恍然大悟。他没有当场发作,而是默默记在心里。第二天,他照样挑着油担子来到李财主家,笑呵呵地说:'李老爷,您要的十斤油来了。'
李财主假意客气,让家丁拿出那个特制油壶。张油翁却说:'今天给您换了个新壶,这个壶更结实。'说着拿出一个崭新的油壶,当着众人的面,把十斤油倒得满满的。
李财主脸色顿时变了,但当着这么多人的面,也不好说什么,只得付了钱。从那以后,张油翁每次送油都用新壶,李财主再也没法做手脚了。
这事很快在镇上传开了。百姓们都说李财主贪心不足,连个老实人都要骗,实在可恶。渐渐地,李财主家的生意越来越差,佃户们也不愿意给他种地了。
而张油翁的生意却越来越好。后来他在镇上开了间油坊,雇佣了几个伙计,日子越过越红火。但他始终没忘记初心,卖油从不敢假,对穷人照样赊账。
十年后,李财主因为苛待佃户,被告到官府,家产被抄没。而张油翁的油坊已经开到了县城,成了当地有名的诚信商户。
这个故事告诉我们:做人要像张油翁一样诚实守信,不能学李财主贪得无厌。诚信是立身之本,贪心迟早会害了自己。
现在江南一带还流传着'张油翁卖油——童叟无欺'的歇后语,提醒人们要做个诚实守信的人。
话说张油翁晚年时,把油坊交给了儿子打理。他常常对儿子说:'咱们做买卖,宁可少赚点,也不能坏了良心。你爷爷当年传给我的不是手艺,而是这个做人的道理。'
小张掌柜谨记父亲教诲,把油坊经营得更加兴盛。有一年闹饥荒,他不仅压低油价,还每天熬粥救济灾民。百姓们都说:'真不愧是张油翁的儿子啊!'
而那个李财主,晚年流落街头,靠乞讨为生。有一天他饿倒在张油坊门前,小张掌柜认出他来,不但没有记仇,反而给他端来热饭热菜。
李财主羞愧难当,流着泪说:'我当年那样对你父亲,你为何还对我这么好?'小张掌柜说:'我父亲常说,做人要心存善念。您当年虽然做了错事,但知错能改就好。'
后来李财主洗心革面,在张油坊当了个看门人。他逢人就说张油翁一家的好处,用自己的经历告诫人们要诚实做人。
这个故事的结尾特别温暖:善良终究会战胜贪婪,诚信永远比算计走得更远。就像张油翁常说的那样——'人心换人心,黄土变成金'。
如今在江南那个小镇上,张油坊已经传承了五代人。他们家的油依然保持着当年的品质,更重要的是,保持着那份可贵的诚信。而关于张油翁的故事,也一直在当地百姓中口口相传,教育着一代又一代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