善良的卖油翁:一勺香油改变一个村的命运
在皖南山区有一个叫青溪的小村庄,这里住着一位六十多岁的卖油翁李老汉。每天清晨,他都会挑着两个沉甸甸的油桶,走十多里山路到镇上卖香油。李老汉的香油是用祖传手艺榨的,香味能飘出半条街,可他的日子却过得紧巴巴的——因为每卖一斤油,他都要悄悄往油瓶里多添一勺。
这个秘密被同村的张婶发现了。那天她买完油回家,总觉得今年的油特别经用。后来特意用秤称了称,发现每瓶竟多了二两。当她带着疑惑去找李老汉时,老人搓着粗糙的双手憨笑:'大家日子都不容易,我这把老骨头多走几步路的事。'
这个消息像长了翅膀似的传遍全村。第二天清晨,村民们自发聚集在李老汉家门前。养鸡大户王叔扛来两袋芝麻:'李叔,这是我地里收的,您拿去榨油!'寡妇刘嫂提着新编的竹篮:'装油瓶用这个结实!'连村里的小学生都来帮忙贴标签。
三个月后的重阳节,村里破天荒地办起了油坊合作社。李老汉的土榨油机换成了电动设备,包装上印着'青溪古法香油'的金字招牌。镇上的超市主动找来签订单,城里来的游客把香油当特产抢购。
最让人感动的是,合作社立的第一个规矩就是李老汉定的:每卖十瓶油,就要捐一瓶给敬老院。如今青溪村的香油远近闻名,但村民们永远记得,这份香甜是从那一勺额外的香油开始的。
去年冬天,李老汉被评选为县里的道德模范。领奖时他说:'我爹当年传手艺时就讲过,油香不怕巷子深,心正自有福气来。'台下坐着全村老少,每个人眼里都闪着光。现在村里新修的水泥路叫'香油路',路灯都是油灯造型,成为当地有名的'诚信村'。
这个故事后来被县文化馆改编成黄梅戏,戏里有一句唱词广为流传:'莫道勺小不起眼,滴滴真情重如山。'而现实中的李老汉依然每天凌晨四点起床,他说要守着油坊的火候,就像守着祖辈传下来的良心。
今年开春,村里来了个大学生村官。他在合作社账本上发现个有趣的记录:连续七年,每年腊月的香油销量都会莫名增加。后来才知道,是外出务工的村民不约而同地买油送客户。卖油翁的那勺香油,早已酿成了整座村庄的醇香。
如今经过青溪村的人总会看到,村口石碑上刻着'诚信立村'四个大字。而村里孩子们最熟悉的算术题是:'如果每瓶油多给二两,十年要送出多少斤?'这或许就是最好的家风传承。
最近有记者去采访,李老汉正教孙子辨油花。'看,这油花散开像朵莲花,做油如做人,要经得起滚水烫。'夕阳把祖孙俩的影子拉得很长,油坊里飘出的香气,笼罩着整个炊烟袅袅的村庄。